四川文物
    主页 > 综合新闻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多学科协同发

据介绍,考古队在整个发掘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全新尝试,对整个区域的土壤进行划分、编号分析;对文物埋藏的环境做离子色谱分析;对DNA进行测序分析。此外,还通过高光谱分析获取文物状态,通过植硅体分析获取祭祀坑植物遗存信息。

唐飞着重阐释了多学科协同在本次三星堆祭祀坑发掘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发掘前主要是用测地雷达,通过电磁感应对特定环境进行金属探测。发掘过程中,建设了考古发掘仓,利用恒温、恒湿的透明玻璃房子,控制温度、湿度、光线,避免环境快速变化导致文物快速裂化。此外,还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脆物质青铜器的提取,保护它能被完整提取出来。每一个考古发掘仓都配备了多学科团队,以减少考古发掘工作对文物的扰动。

唐飞认为,下一步,在文物考古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多学科应用,进一步建立跨界的、多学科一体化的、更加融合的学科团队,构建协同共赢的机制体制,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和合作交流。

唐飞说,在发掘之前就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全面规划,并将研究前置到与发掘同步开展,同步进行的还有文物保护和现场保护,为此在现场搭建了现代化考古发掘大棚、恒温恒湿发掘舱、现场应急保护平台、多功能考古发掘操作系统等,对文物保护的状态进行跟踪检测。

多学科协同作战,大量“跨界高科技”用在了三星堆遗址发掘和保护中,感应电磁、测地雷达、桁架系统、3D打印、酶联免疫法、离子色谱分析……9月3日,在第九届“博博会”公众文化讲座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总领队唐飞作了题为《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多学科应用与展望》的线上演讲,与参会者分享了多学科文物保护和大遗址保护的措施和策略。

□本报记者 何可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部的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唐飞介绍,目前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创新建立“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